於此數篇中, 計錄著我平日之習拳心得. 唯茍日新, 日日新. 之走架過程, 新的文章不訂時的增錄於網路課室內供閱, 並配合拳架動作, 以利參考.

古人嘗道, 當場演示, 明明了了, 一落紙筆, 皆成糟柏. 今不揣淺陋, 投磚引玉, 但望讀者能得意忘言.

周文沛

游刃有餘而逍遙適性


吾等醉心武學一生,所求者何? 蓋求能入: 心通其理、手精其技;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餘而逍遙適性之境者也。

然而以肢體運行之萬方、學海之浩瀚,如何方得至於彼岸?概必以理為先,理明而後體隨之。

於理者、前人之著述頗豐; 先師 潘詠周 先生 所著之陳氏太極拳大全三冊, 闡述其六十餘年之心得, 並收錄貫通解說 陳鑫, 武禹襄, 李亦畬, 萇乃周, 郝月如, 徐哲東, 向愷然等先哲之著述, 遺我後學. 當為必讀.

試辯之: 何為其極?必以不背乎物性天理者是也。

物性者、吾身臟腑筋膜骨骼肌腱皮膚是也, 如運用得當, 與物無忤, 則其物性能全.

當如何方能運用得當? 在我時時得勢, 於應物必審機順勢, 循忽變化無定之外物, 宰我中正不偏之體.

當如何方能與物無忤?
體必於拳架中求. 須得勁有方圓, 相生相濟, 意專注而有所向, 勁行骨中, 透發於皮毛, 方能不差.
用則須從引進落空, 捨己從人, 從人而後由己, 由己仍是從人之古訓為準則. 初著手於擎引鬆放, 後進於敷蓋對吞.

以此於理之實踐、尋者窮一生之力,身體力行、逐條驗證; 或能幾乎於近。

於此數十年之用功之中、學者必要心胸開闊,以行理氣於身 不至太和而不止,不得少為足,如此方能循大道而避岐途也。

今循血氣之行、生肖之說者眾; 主敬主靜者寡; 如此心燥動不安 則難無欲以觀其妙; 理不明、 妙不得 通體從命,動靜一體之境難至; 得逍遙適性者百中萬中難得其一矣。

望學者於用功之餘, 能審慎撿擇, 方不負先哲之苦口婆心.

朋勁者, 初始狀態:

朋勁者, 四面支撐, 八方轉換, 身如車軸, 肢如車輪, 立如秤準者. 皆此初始狀態之謂也.

此初始狀態並未完整定義於前人文獻, 既先師 潘詠周先生亦僅常以- 得勁- 二字形容之. 並以喂勁之手法, 以手按於吾身, 而使得以體會此一初始狀態, 使藉以調整周身骨幹, 始得正確架勢, 滿足古云勁行骨中, 周身節節鬆開對正是也.

于之練架自得先師印可, 至今三十餘載. 用功用心未敢稍懈, 於理法之鑽研, 適逢工作專業, 於結構橋樑, 懸索, 預力之分析設計略有所得. 今試以結構之靜力, 動力, 預力之理以說明此一朋勁. 期望能繼先師 之後, 助學者瞭悉此藝, 得以深入於萬一.

以下數篇詳述
太極張壓結構系統: 吾身之全體物理構件
太極張壓結構系統: 彈性位能釋放
太極張壓結構系統: 骨節氣聚之時間與空間


朋勁, 近乎於, 繃緊之謂, 較之捧起則遠矣.
蓋四肢周身放長之意念下, 有如刺繡繃布於繃子. 撐傘布張之於傘骨, 其皮膚經筋肉張之於周身骨幹, 繃緊而充滿彈性之狀態.

當行之得法之時, 只須微調周身骨幹之角度, 導入地球, 則外力落空, 而我中正安舒無不得勁.


得勁

得勁是一古用詞, 其意近於: 揚帆於順風, 是當得勢之時, 不覺費力, 迎刃而解.

如是周身肌膚骨節安排妥當 ,敵之力方挨我之皮毛 ,我之骨節一開 ,彼之落空, 與我之勁去同時完成 .此其意也.

初始狀態之朋勁, 是為此得勁之必要條件, 接著, 引進落空仍是朋勁之下, 周身再一纏緊, 讓出絲毫, 彼一驚之餘反射神經主導, 吾但一放繃緊之弦, 照準彼之弱軸, 空處 長驅而入即得.

此乃得勁是也.


微動之必要


坊間教授陳氏太極者, 常以低架標榜之, 吾師亦訓以此為出功夫之必經之徑.

然有所不知者, 是此架宜高低兼具, 當視彼勁之來脈而定之.

又當年訪滬, 適逢某名家, 論及此者, 彼謂微動乃老人架. 烏乎於此之論者若眾, 陳氏太極安得不流於劍拔弩張, 暴戾狠厲者. 豈不哀哉.

凡論中苦口婆心之病者, 諸如陳鑫擖手十病, 等等在在循循善誘, 導學者避免崎途, 而唯一之要徑是在: 微動.

蓋得勁之朋勁初始狀態之難得, 非名師之長期教導糾正方得, 焉能無意扭轉而乖離之.
是故師有骨轉不令人知之訓者, 是望學者能嚴守規矩, 勿乖勿離.

微動, 因之是為必要. 以微動, 故能骨轉不令人知, 故能朋勁不丟. 方能跂至陰陽合德, 方圓相生相濟之上乘境界.


太極張壓結構系統


於前篇, 朋勁者-初始狀態中所述之四面支撐八方轉換之體.

此體乃吾身之全體物理構件, 含臟腑筋膜骨骼肌腱皮膚, 此處當無馬虎敷衍之餘地. 亦無偷雞取巧之空間. 結合完整, 則周身無間. 古云混元一氣, 堅若金石者.

如何做到此一結合完整, 周身無間? 必要先瞭解吾身之太極張壓結構系統.
張壓結構由三種因子組成:
張力構件屬動為陽, 具有彈性, 具有可變性. 韌帶, 筋膜, 肌腱, 皮膚者.
壓力構件屬靜為陰, 不具彈性, 無可變性, 骨骼者.
半壓半張為中, 具有彈性, 可借充滿以增加內壓, 以成為壓力構件, 反之可借解壓, 以提供壓縮空間, 臟腑者.

瞭解此三種因子, 再論如何運用.

韌帶, 聯結兩骨. 其拉伸彈性提供骨節之活動空間. 但張力構件有其界限. 於其拉伸界限之內, 張力構件充滿彈性, 至其拉伸界限時, 無法繼續伸張. 則表現出停滯之陰. 轉柔為剛, 限制骨節之活動空間, 此剛為纏絲纏緊時自然形成.

骨骼者, 無可變性. 但於兩骨幹之相對角度之調整, 韌帶纏絲纏繞中, 表現出可剛可柔, 可曲可直之無限變化.

橫隔膜, 腹腔壁, 臟腑, 於肺臟之呼吸與橫隔之升降, 增加腹腔內壓, 外輔以前後聯繫骨盆, 胸肋, 脊椎骨之間之腹背肌腱, 腰隙之剛柔繫焉.

拳架中, 凡落點時, 以上之眾部位齊達至剛. 混元一氣, 堅若金石者. 凡行氣時, 以上之眾部位, 全為非剛, 是為柔行氣如流水者.

切記, 不論是剛是柔, 非剛非柔, 周身撐起, 如繃傘面, 朋勁永不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