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福先生,諱發科 1887 to 1957.

摘於 陳氏太極拳大全 潘詠周大師著








 

先師 陳公福先生傳略

先師  陳公福先生,諱發科,為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裔孫,第十四氏長興公曾孫。父延熙公,伯延年公,祖耕耘公,均為太極拳名家。陳氏拳藝自其遷溫始祖陳卜至今,已歷六百餘年。先師所授為陳式世代相傳之老架,陳式老架自長興公迄今,亦已歷兩百餘年矣。
先師體型魁梧,而恂恂然有儒者風;談及拳藝,虛懷謙遜,決不誇耀其教學也,認真嚴厲,雖一手一足之微,必教導至正確而後已。

先師於民國十七年秋,應河南旅平同鄉延請至北平,當時其侄績甫師兄〈名照丕〉 ,已在北平,後績甫師兄於民國十九年赴南京市政府認職。先師次子曉初師弟〈名照旭〉到平侍奉,寓於北平驛馬市大街蕈懷會館。 先師在平先僅在數處同鄉公館任教,後傳聞於同道慕名而求教者漸眾,如北平國術館館長許禹生先生,平劇武術泰斗楊小樓先生等均從學也。

無錫劉慕三先生精吳家太極拳,與  先師為莫逆之交,余於民國二十年經慕三先生之引介從 先師學,並蒙恩准正式收為門徒,當時同行拜師禮者有慕三先生電報局同事等共八人也。
先師初到北平,時有人約請比試;當時北平已頗盛行太極拳,未免有門派世俗之見,先師雖不欲引起是非,再三謙遜婉卻,甚至表明情願返回河南,不在北平教拳;惟以困擾頻仍,乃毅然一試。約定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為比試地點,雙方見面接觸搭手後,先師一面聽勁走化,一面祇往後退,對方連步逼進,到靠近牆壁不能再退之一霎間,不知如何先師已與對方調換位置,而將對方輕按在地,但卻又用極敏捷之手法將對方提領站起,對方亦趁勢握手言和,而心中則感激佩服之至,  先師功力高深莫測,令人欽佩,而武德修養尤為崇敬。

先師在談話中無意中述及陳家拳套中之野馬分鬃,步法、手法矯捷靈活,可破花槍,聞者不信,堅請試驗;先師為值信於社會太極拳可應用起見,乃應允試驗。在北平西城直門外廣場,對方請精於花槍者,持槍而進,先師服長袍垂手而立,進者先發一槍,先師屹立不動,蓋已知為虛槍,先師能洞察隱微於機先,已操勝券矣。對方繼發第二槍,其勢真間不容髮,進入先師胸部,先師從容不迫,但見一轉身而雙手已執住對方之槍桿,右腳提起緊貼於對方執槍桿之手,如一發勁,則對方必脫手而仆也。圍觀者均同聲喝采,嘆為觀止,不知  先師步法、手法有如此之神速者。  先師為弟子等解釋,完全運用平時熟練之步法、手法,並無其他奧妙,真所謂功夫無息法自休也。

上述來今雨軒比試,及野馬分鬃破花槍兩事,為當時國術界人士所樂道,而陳氏太極拳始為外間所認對先師推崇備至,獨步當時。民國二十二年中央國術館舉辦第二屆全國國術考試於南京,聘  先師為委員參與其事也。

先師待人誠懇,教學嚴而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為生徒者,蒙其感召,均能苦練也。回憶昔日北平從學時,恍如昨日,而睽離數十年,無時不在思念之中,冀能早日再親教誨,不幸  先師竟於民國四十六年先逝,緬懷往事不勝悲傷。

先師生於民國二十五年,清光緒十三年〈西曆一八八七年〉;卒於民國四十六年〈西曆一九五七年〉,享壽七十一歲。長子照和早殤;次子照旭,隨侍在側,盡傳父學,不幸於先師逝世三年民國四十九年去世,年僅四十六歲,英年早逝,不勝悲悼;三子照祥,幼子照奎,均具時譽,克紹其裘,先師有知,當有慰九泉矣。